端木是一名网络技术员,很早就在使用北京一些公交和公共场所提供的免费wifi。端木说,网速还可以接受,可以正常地浏览微博、微信,还可以看一些网上的视频。但是三次有一次能连上,概率很低。
随后,记者又来到同样有无线热点的王府井步行街,记者沿街从北向南寻找那里的免费wifi,My-Beijing。经常走着走着信号就没有了,还要重新再连接它,才能继续浏览网络。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北京的一些无线热点体验性较差,市民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信号差、网速慢、常掉线、登录难。那么在无线城市计划推广力度较大的上海,情况又如何?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由上海市政府设立的无线热点有450处,统一命名为ishanghai,记者选择了其中的六个地点进行了无线上网体验。
统计显示,在六个地点的体验中,能够最终实现上网的概率只占三成。如果加上火车站、机场管理企业自己搭建的无线上网热点,那么能够实现上网的概率则约占到了44%,可以说想要免费上网,成功概率并不高。
记者在上海随机采访中:抱怨无线信号不佳,上不了网的占到了58.8%,认为自己的手机数据流量足够,登录过程太麻烦不需要的占到了29.4%,表示能够顺利登录并上网的只占到了11%,另外还有约1%受访者表示根本不知道在上述区域有无线热点可以免费使用。
投资和技术瓶颈 影响WIFI体验
无论是记者自己的体验,还是对老百姓的随机采访,都显示这些免费的公共无线热点上网体验并不理想。为此,记者找到了这些无线热点设备搭建和维护的企业,一探究竟。
2011和2012年,北京市经信委使用财政资金,采取项目补助的方式,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为投资主体,在北京的火车站、王府井、三里屯等71处公共场所,开通了公益性无线宽带接入,无线网的名字叫My-Beijing,带宽2兆,大概满足30到40人同时上网。
而北京公交上的免费wifi,由一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2013年初开始运营,沿用的是中国移动之前在公交上安装的wifi盒子,购买移动的3G、4G流量转化成wifi信号。公司负责人坦言,全市1万2千个wifi发射装置,目前只有一部分能提供较为稳定的上网信号。
除了带宽问题、信号问题,无线热点公共频率被占用也是公共免费wifi难以连上的重要因素。无线热点技术实际上使用了2.4G赫兹公共频率的信号,在这个频率上,政府、企业、个人的设备都在使用,其中我们的蓝牙设备就是使用这个频率。这样很容易造成设备之间信号频率相同的情况下相互干扰,如同高速公路上的车道,在有限的车道上涌入同一方向的车流,势必造成拥堵。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市民的无线设备长期处于打开搜索状态,这种使用习惯也会导致无法登陆。很多用户可能不在用,但是设备其实已经连在上面了,那么真正想用的用户想要上去,发现连接都被占满了。
为了能够尽量满足人员集中区域的上网需求,就需要高密度的铺设无线热点设备AP。而这不仅仅是设备投入,无线上网后这些设备带来的成本是巨大的。
探索商业模式 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市民对无线热点的体验能够更上一层楼,政府和企业面临着大量投入的局面。想要维持并产生盈利,需要探索一套新的商业模式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徐小姐是一家民营互联网企业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自己留学期间曾体验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无线热点服务,回国后萌生了参与这个行业的想法,在她的主导下,目前上海近4000辆出租车安装上了无线热点的上网装置。
徐小姐说,无线wifi将形成一个聚集大量用户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投放广告,可以增加购物、点餐的服务。
而作为无线热点目前最大的营运者,中国电信这类国家队也非常看好这块业务,在他们看来,先期的投入就是要培养公众对无线热点的使用习惯,从中挖掘商机,在大数据时代,这些用户信息都会发挥价值,比如根据位置推送优惠信息、根据用户喜好推送商品信息。
北京邮电大学的吕廷杰教授,从事通信管理和网络经济研究多年,在他看来,公共交通和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覆盖,是建设智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教授认为,任何技术都是演进的过程,以公交免费wifi为例,成熟以后,不仅能方便市民上网,还能够做到对车辆实时监控,车内情况视频实时回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