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1-04-12 16:48:03  点击:3
       对于企业的设备来说,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管理需要对设备的购置开始,到设
备的报废为止,围绕设备的生命周期的一个管理系统,通过系统中完善的信息化和保
养维护体系,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置换投入成本,减
少工艺运行风险等。那么建立的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系统,需要纳入的内容都有哪些
呢?
       1、设备信息化管理
       首先是在企业内建立设备信息库,对已运行的设备要进行型号,功率,采购
及安装年份,服务年份,备品备件,维修状况,配套设备等等进行详细的录入系统;
新购置的设备要进行实现从设备前期的选型、采购、安装测试、转为固定资产;设备
成为固定资产后的移装、封存、启封、闲置、租赁、转让、报废的全过程;同时对设
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润滑的情况记录的信息化。
       对设备进行完整的信息化统计是整个设备管理体系的基础,整个设备的管理
体系需要对全厂的设备逐一进行登记,并实现计算机的数据化管理。这样的设备就能
全部的纳入设备管理体系,实现设备管理体系基础建设。这样的工作类似于固定资产
的盘点工作,不过更加偏重于设备的盘查登记。污水厂需要进行详细的,不遗漏的全
面的登记,为了便于统计设备情况,可以根据工艺流程进行区段的划分,各区段内的
设备进行登记,这样设备的安装位置和用途都能一清二楚,更便于今后的管理。
       设备信息登记完成以后,还要对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
设备的后期维护的工作繁琐并且量大,需要详细的进行登记,通过对设备缺陷管理
实现痕迹化管理,得到良好的设备运行状况的管理工作。
       2、设备的维修管理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设备的维修在设备管理中要占到非常大的一部分,部分
设备检修仍然处于一个救火的模式,设备损坏以后,急忙的进行抢修,日常的时候,
都在一个休息等待的状态下,设备的维修成为突发性事件。而且在一台设备出现问题
的时候,往往会连锁诱发更多的设备出现问题(墨菲定理的实际应用),这样将会导致
维修人员疲于奔命,同时由于关键设备需要快速修复,保障工艺的稳定运行,一般都
会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措施进行临时性的弥补,过后又往往不能及时恢复,导致下次
故障出现演化成更大的设备故障问题。因此建立设备点巡检管理和设备维修管理体系
,是建立设备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之一。
       建立设备维修体系,需要对设备的检修工作进行合理的分解,通过建立合理
的检修机制,降低应急检修的频次,实现设备的稳定运行。就需要对不同风险等级的
设备进行检修方式的确定。
       一般来说风险度越高的设备需要建立更高等级的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拥有技
术保障的同时,进行预防性的检修。这个预防性检修需要针对不同设备进行设定,根
据前面建立的设备统计档案,罗列设备的易发生故障点,针对故障点实施定期的预防
性检修。把设备的定期性检修和设备的定期维护相互结合,实现设备运行风险的可控
。很多企业都有变配电设备,供电系统每年会对设备进行预防性实验及维护,这种做
法,在建立预防性检修的机制上可以进行参考引入。
       风险等级较低的设备建立一般等级的检修机制,根据检修的难易程度,设备
冷热备的情况,进行不同等级的预防性检修,同样也是基于设备的频发故障点的检修
,这样的检修更有针对性和预防性,能够很好的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现阶段采用的设备越来越多,设备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预防性的检修在
厂内自有员工有时难以完成,特别是近年来新兴的工艺设备,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厂家
人员来进行维护,因此对于复杂程度更高的设备,在采购时,就要明确约定设备厂商
提供定期检修的服务,通过专业人员定期实施的预检修工作,降低设备运行的故障率
       预防性检修要结合全年的检修计划共同编制执行,对于厂内的设备每年要进
行年度的检修计划,年度检修要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故障点查验,整体检修进行
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并结合设备的风险评分高低和厂内维修力量的配置,确定维修工
作的优先级和维修人员组成,制定合理的维修日程表,并对日程表的执行,验收,完
结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运行制度,归纳到设备管理体系当中去。

首页 | 公司 | 求购 | 供应 | 商城 | 招商 | 展会 | 行情 | 品牌 | 产品

联系我们 | 刷新 | 返回顶部

©2004-2024  贸易商务资源网(ceoie.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