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可大致分为仿兽形炉、仿礼器炉、仿花卉植物景观、仿人物炉,把香粉做成文字的各式熏香炉。
炉有腹、耳、足、盖、座、链条、梁等装饰工艺,有錾花、镶嵌、鎏金银、铄金、渗金、点金、珐琅等辅助使用方法,有插、卧、焖、熏、烤、燃、点、等方法,有环形香、锥形香、线香、香粉等形状香。
香炉精美典雅、增趣助愉,装饰厅堂、居室、陪伴琴棋书画、伴读、静思、不可无此妙物。历朝历代炉之造型所用之广,无不为历史所彰现,故宫所存各古画中大多都有炉的踪影,也表示了古人对炉与香的眷恋,同时也提供了对古代炉形的研究与探知。今人也无不以博古架上放一炉而感深幽,炉与香在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与天通、与地联的一种精神桥梁,无香炉亦赏、或静、或动都显示出了一种深远而凝重的文化。
炉可贮火,可置香,用之不宠放之不惊,虽无话语,遇可识之人但知此中妙趣,睡鸭香炉置卧室、金猊厅堂迎贵客,炉烟但识琴中趣,“篆字熏香”伴夜读,“朱火青烟博山蕴”,“宣德宫中放异彩”。闻香、赏烟、趣炉、愉性、养生健体,古往今来人们乐此不疲。
中国用香历史久矣,“香”上古时礼天地之用香曰“上香”,可通天感地、感召神灵;修身养生用香曰“中香”;祛病疗疾用香曰“下香”。到后来称上药、中药、下药,中国自古讲究中庸,故取其中称“中药”,后来发展成中医。“上香”纯正,易达精神,久用无碍;“中香”复合可强身健体,亦可长用;“下香”疗疾,量多有害。
古人待客用香易选平燥之材复合而成,易使人平气静气。写作阅读选甘、凉之材,气味沁脾、益思考、助记忆。睡眠选平和无辛之材,易安神**。
香有五味,辛、甘、酸、苦、咸,所谓五味入五脏,可依据香材之味来调和自身所需,使身体达到“平衡”。
香之为用一般是依据香材自身的优劣经混合去燥助清,复合成各种气味经使用使人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如使用化料香则相反使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染疾、患病。在用香中一定要分清优劣,以免造成人为的伤害。
古代道家提倡用天然香供养诸神,可通天感神,上天入地得福报,拥福功,若掺杂、合污则相反。儒家以香为伴,是因为香气以甘、柔、清为根,易聚神、延思维增记忆、去浊入脾主思、寡欲忘己,与文学贯通,可助学业。佛教清香一炷,忘俗去尘、清心寡欲、做悟起禅,都有香相伴。因香能使人去贪、涤污、静心、通灵,是佛家参禅悟道的辅助品。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香有关。衣,古时衣多以丝绵制作易遭虫咬,以香熏衣可防虫,又可香身。食,食物用香也是在远古先民们开始使用火之后发现的。它可使食物发挥出更好的味道。住,古时宫殿多用香木做成柱梁及用香料合泥涂于墙壁,阴天气潮满屋香气,去浊纳清。行,古时出行多用马车,车内外悬挂熏香球炉,故称“香车宝马”一路留香,香飘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