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能切实满足农村市场需求的高xiao率、低成本、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农村物流体系,以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
物流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12月18—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其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而推进农村物流发展对于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在政策引导下,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与物流相配套的道路、仓储、运输、冷链设施等建设初具规模;农村物流运营模式不断创新,相关行业企业不断创新发展,逐步在探索适合本企业特点、适用本区域行业产业特色的农村物流运作模式,如湖南浏阳供销合作社的浏通天下、茶陵县的广和物流、平江县的厂家网、安化县的广聚电商等。此外,帮扶“三农”日益深化,各级政府颁布一系列文件提供充裕的财政资金扶持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有效供给明显不足
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农村物流体系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为突出的表现是有效供给不足,与社会所需求的高xiao率、低成本,且对精准扶贫起支撑作用的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不相称,导致农村物流成本过高、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有:
一是小规模与分散化的农户经营,对农村物流规模化与标准化运作产生了客观限制,使得规模效应难以发挥。这也导致了农产品物流多批次、多频次、小规模。
二是政府对农村物流体系缺乏在资源整合和共享层面的统筹规划,导致资源形成与利用效率不高。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各主体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物流资源整合的具体运作和流程再造,以及科学合理的物流业绩评价标准的制定等相关工作仍未得到有效落地。
三是主体培育不够,没有形成**企业的带动效应。由于农村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缺少标准化产品,导致市场难以出现品牌**大,集聚能力强的**企业。
四是规范化、标准化与信息化发展滞后,资源共享不足。农村物流企业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和**物流管理理念,物流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等程度低,难以为农产品企业提供综合性、规范性、全fang位的物流服务。此外,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缺乏有效地整合,资源难以实现共享。
五是物流人才稀缺,智力支持不够。政府和企业不重视智库建设,不仅相应的资金投入不足,而且缺乏对智库报告的有效利用。
整合多方力量构建高xiao网络
为提升农村物流体系的技术化、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需整合多方的力量以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成本可控、便捷高xiao、安全有序的完整体系。
强化政府的资源配置作用,加强农村物流能力建设。政府相关部门需积极制订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设计运营模式、建立运行机制,整合现有农村物流资源,做好农村地区物流节点功能与布局规划,构建城乡一体、结构优化的物流网络,充分发挥网络节点的枢纽作用,提升网络的服务能力。相关部门还需推进城乡规划的有序衔接,着力打通农产品的“zui先一公里”和“**后一公里”。
构建多边治理结构,培育农村物流市场经营主体。通过引进移植、重组提升和培育扶持等途径,引导传统和新兴物流企业合作共享,做大做强,形成具有规模和带动效应的**物流企业。此外,还需多部门联动扶持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上行物流项目建设,组建产业联盟,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生产企业的发展,推进农产品的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从整体上优化农村物流的供应主体。
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的农村物流运作体系。坚持以“标准化种养殖、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为思路,打通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全部环节,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规模化运作。同时,重点支持物流-产业与特色果蔬、肉类产品和水产品的规模化种养殖产业的联动发展,鼓励现有物流配送资源的合作与共享,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实现资源的高xiao利用,以及实行物流配送补贴制度,重点补贴涉及农产品上行的物流园区建设和物流配送专用车购置。此外,还需大力提升冷链设备与物流技术水平,改善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
加快农村物流的技术化、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企业、政府等需积极推广物联网、冷链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物流技术在农村物流网络中的应用。如重点支持**物流企业在仓库标准化、托盘标准化、储运标准化方面的应用,以推动各类生鲜农产品原料处理、分选加工与包装、冷却冷冻、冷库储藏、包装标识、冷藏运输、批发配送、分销零售等环节的保鲜技术和制冷保温技术标准的实施,助推农产品溯源工程。
加强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发挥新型智库功能。各方需加强校企协同意识,定向培养城乡对接的物流管理和操作人才,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还需拓宽培训渠道,重点培训物流运作能力和冷链运作流程,造就一批懂管理、会经营、能吃苦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同时,还需积极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培育企业家精神,以及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形成多元化的高质量智库资源。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还需重视**智库的科学指导,充分激发其提供科学决策建议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