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价格[河北保定毛白杨基地]经营3-15cm**毛白杨!
毛白杨生长快,树干通直挺拔,是造林绿化的树种,广泛应用于城乡绿化,其品种适应性强,主根和侧根发达,枝叶茂密。是速生用材林,防护林和行道河渠绿化的好树种。种植经营苗木走出“跟风”迷局
《种植经营苗木走出“跟风”迷局》走出“跟风”迷局,西部花木之乡的农民们,正在努力探索更加精细化、高端化的发展之路:1、把树做成亭子卖,价格翻涨能成番;2、细化盆景产品线,走进人家也是赚;3、延伸花木产业链,实现一三产业联。下面的文章是转载朋友的一篇文章,主要是拿来学习。
不“跟风”,做高附加值
8月12日,一群“浙江客”走进温江区和盛镇大红花紫薇专合社的货场,目的是“加盟”——他们在金堂县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想要种植大红花紫薇。
花木行业尚未完全恢复元气,为何还有人一门心思往里钻?“不要谈‘花’色变,关键是看种的啥。”在38岁的专合社社长倪彬看来,要想站得“稳”,农民不能“盲种”,而要学会用前瞻性的眼光去研究市场。
10年前,面对周围农民纷纷“转向”种桂花的潮流,倪彬却不以为然。他分析,和桂花相比,紫薇的优势更大,一是作为少有的夏季开花树,它花朵鲜艳,花期长达100天,因此用途广泛;二是耐寒和耐热能力强,北方南方都能成活,市场需求量更大、更稳定。
摆脱了“跟风”,倪彬的大红花紫薇生意顺风顺水,不但在2012年那场花木“寒潮”中平稳着陆,反而逆市上扬。今年上半年,倪彬带领专合社实现了2000万元的销售额,全年有望超过5000万元。
除了品种的选择,倪彬把提高苗木的附加值作为新的着力方向。眼下,他正在开发新“产品”——树艺,也就是把活的树做成亭子、花瓶、动物、中国字等雕塑,“6棵紫薇树能卖5000元左右,把它们做成一个亭子,就能卖到上万元。”
借助已经成熟的销售渠道,倪彬的树艺也传出了名声。去年7月,一群意大利花木商到中国组织货源,通过外贸公司打听到倪彬的基地,实地考察后,上百万的订单竟然当场就搞定了。今年春天,意大利的花木商再次来访,下了600万元的订单,来自法国、西班牙的客户也从无到有。
放下“身段”,寻常人家找市场
温江区和盛镇柳岸村的王氏盆景,开的是“父子店”——王正全的年纪大了,大多数时候做技术指导,两个儿子王强、王刚成了主力。
在当地,至今流传着王氏盆景的“传说”:9年前,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温江举行,王正全端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金弹子盆景“天下**峰”进行展示,有客商当场出价30万元。在当时的温江,这已经是“天价”,不过,就连王正全自己也没有想到,后来盆景的价格会接连翻番。
8月12日,记者来到王正全家120平方米左右的院子里,高低错落地摆放着百余盆盆景,大的需要抬头仰望,小的单手就能拿起。“这个院子里的盆景,经济价值相当于搞普通花木 10亩地的产出。”王正全说,他家现有24亩地,这三年来,每年的利润近200万元。
近年来,盆景市场持续火爆,已经走出了少数“玩家”的圈子,面向了更大范围的人群。但矛盾也随之而来,做盆景用的桩头是稀缺资源,尤其是原始森林自然生长出来的更是挖一个少一个,“70年代在都江堰一带挖,90年代去乐山、峨边,现在要去云贵交界的地方寻找。”
怎么办?王家的两个年轻人头脑灵活,他们决定,细分客户,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素材,细化盆景产品线。今年,他们把盆景从“盆”里解放出来,开展“造景”业务。“大到一个公园的一块绿地,小到普通人家的阳台,都可以造景。”王刚说,价格也很灵活,一个10平方米阳台,几万到几十万都能做,这样一来,客户群就大大扩展了。
示范“精品园”,一三产业联动是方向
尽管做的产业品类不一样,倪彬和王正全却有一个共同的打算:对原来的苗圃园子进行打造,把单纯的“树林”变为有风景的“园林”。
此时,温江紫薇博览园项目一期占地65亩,全是以紫薇树为素材,分为大树区、品种区、树艺区、湿地区等,将在9月打造完成。“温江遍地都是花木基地,以此为载体,把丰富的花木资源变成旅游休闲资源,实现一三产业联动,也是一个转型发展的方向。”温江正在打造国内**的园林生态公园。
按照规划,这个大公园将由若干组团组成。比如在万春组团,有万亩银杏展示群、千亩热带植物园、紫薇博览园;在和盛组团,将有国内**的彩色苗木种植群、兰花文化博览区、植物雕塑工艺区等。将来,除了花木商,会有更多的普通游客到此观光。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进行重点项目的建设,形成示范,鼓励苗圃业主按照总体规划自我改造提升,并提供一些补贴。这对于大多数的农民来说,这是件新鲜事。在倪彬的想像中,他可以把一排排紫薇树变成一个个小景点,客人来了,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效果,也将有利于产品销售。
王刚则有点担心,到园子里的游客多了,会不会对环境和盆景产生破坏,“后期的管理一定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