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76446-9091
时间继电器(time relay)是指当加入(或去掉)输入的动作信号后,其输出电路需经过规定的准确时间才产生跳跃式变化(或触头动作)的一种继电器。是一种使用在较低的电压或较小电流的电路上,用来接通或切断较高电压、较大电流的电路的电气元件。同时,时间继电器也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或机械原理实现延时控制的控制电器。它的种类很多,有空气阻尼型、电动型和电子型等。
时间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或机械原理实现延时控制的控制电
时间继电器(图2)
器。它的种类很多,有空气阻尼型、电动型和电子型等。
时间继电器可分为通电延时型和断电延时型两种类型。
空气阻尼型时间继电器的延时范围大(有0.4~60s和0.4~180s两种) ,它结构简单,但准确度较低。
当线圈通电时,衔铁及托板被铁心吸引而瞬时下移,使瞬时动作触点接通或断开。但是活塞杆和杠杆不能同时跟着衔铁一起下落,因为活塞杆的上端连着气室中的橡皮膜,当活塞杆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开始向下运动时,橡皮膜随之向下凹,上面空气室的空气变得稀薄而使活塞杆受到阻尼作用而缓慢下降。经过一定时间,活塞杆下降到一定位置,便通过杠杆推动延时触点动作,使动断触点断开,动合触点闭合。从线圈通电到延时触点完成动作,这段时间就是继电器的延时时间。延时时间的长短可以用螺钉调节空气室进气孔的大小来改变。
吸引线圈断电后,继电器依靠恢复弹簧的作用而复原。空气经出气孔被迅速排出。[1]
中间继电器(intermediate relay):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 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 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新国标对中间继电器的定义是K,老国标是KA。一般是直流电源供电。少数使用交流供电。
结构
编辑
⒈线圈装在"U"形导磁体上,导磁体上面有一个活动的衔铁,导磁体两侧装有两排触点弹片。在非动作状态下触点弹片将衔铁向上托起,使衔铁与导磁体之间保持一定间隙。当气隙间的电磁力矩超过反作用力矩时,衔铁被吸向导磁体,同时衔铁压动触点弹片,使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完成继电器工作。当电磁力矩减小到一定值时,由于触点弹片的反作用力矩,而使触点与衔铁返回到初始位置,准备下次工作。
⒉本继电器的"U"形导磁体采用双铁心结构,即在两个边柱上均可装设线圈。对于DZY、DZL和DZJ型只装一个线圈,而对于DZB,DZS,DZK型可根据需要在另一个铁心上装以保持线圈或延时用阻尼片等。从而使线圈类型大不相同的继电器都通用一个导磁体。
3.中间继电器原理和交流接触器一样,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
参数
编辑
⒈动作电压:不大于70%额定值。
⒉返回电压:不小于5%额定值。
⒊动作时间:不大于0.02S(额定值下)。
⒋返回时间:不大于0.02S(额定值下)。
⒌电气寿命:继电器在正常负荷下,电寿命不低于1万次。
⒍功率消耗:直流回路不大于4W,交流回路不大于5VA。
⒎触点容量:在电压不超过250V、电流不超过1A的直流有感负荷(时间常数τ=5±0.75ms)中,断开容量为50W;在电压不超过250V、电流不超过3A的交流回路中为250VA(功率因数CosΦ=0.4±0.1),允许长期接通5A电流。
⒏绝缘电阻:
下列部位用开路电压5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应≥300MΩ(常温下)。
①导电端子与外露非带电金属或外壳之间;②动、静触点之间;③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之间;④触点与电压回路之间。
从驱动时间继电器工作的电源要求(驱动线包工作电压)来分,一般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图4)
分交流继电器与直流继电器,分别用于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另外,依据其工作电压的高低,有6、9、12、24、36、110、220、380等不同的工作电压,使用于不同的控制电路上。时间继电器另一个区分点是它的触点(执行接通或断开被控制电路的开关),分别有常开、常闭、转换的区别,另外还有触点多少的区别,可以控制多大的工作电压及电流(即触点允许控制的功率)的区别,供不同用途选用;另外特殊触点还有带自锁(动作后即使控制电压消失,触点自己保持失去控制时的状态),带延时吸合或延时释放功能等种类,供特殊情况下使用。
从继电器外形来区分,有密封、小型、微型等区别。有时候,比如说,一个控制电路从按钮控制开始,到**后控制负荷的时间继电器中间,还使用了其他继电器,因为这些继电器只起控制其他继电器工作的作用,其触点负荷不需要很大,用在这些部位的继电器,常称为中间继电器。比如,使用三个按钮与继电器(交流接触器)及热保护等可以组成控制三相电动机的正、翻转及停止电路。洗衣机内,继电器在微电脑控制下,接合、断开控制电机使波轮正、反转等,都是继电器的任务,因为微电脑的输出不能直接驱动洗衣机马达工作,所以请了“继电器”。 使用各种传感器检测的电路检测温度、压力、时间等不同物理量,检测的输出接上继电器,就分别组成所谓电压继电器、压力继电器等等。这类继电器,实际上是包含继电器在内的电子器件,并非独立的继电器。[2]
特殊种类
步进继电器:以前自动电话总机使用很多,继电器本身就可以根据输入控
时间继电器(图5)
制线圈的脉冲个数自动将动触点移动到相应的位置,比如输入6个脉冲,动触点就接通6号定触点,输入9个脉冲,就接到9号触点,这样。电话就自动根据拨号脉冲数字转接到需要的线路。
谐振继电器:继电器本身有多个不同长短、厚薄的、如簧片的动触点,各触点本身的谐振频率不同且合理分布,当输入继电器线圈的电流频率正好与某一簧片触点的谐振频率相同时,由于共振,该簧片产生大震动,从而与对应的定触点闭合,输入另一频率信号时,可以使另一触点动作,这相当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翻译成对应的电路连接动作,这与现在电子译码完全不同,是通过机械原理实现的。
比例继电器:能够区分输入线包驱动继电器工作的脉冲信号占空比,并自动调整输出(接通不同的触点);等等。现在使用可控硅元件构成的开关电路,独立封装起来,称固态继电器(无触点继电器),在使用上部分可替代传统继电器,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所以普通继电器还大量被应用。[2]
⒐介质强度:
对下部位应能承受规定的交流电压试验1分钟而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
①所有导电端子与外露非带电金属或外壳之间2000V/50Hz;
②动、静触点之间1000V/50Hz;
③常开触点(继电器上的NO)与常闭触点(继电器上的NC)之间1000V/50Hz;
④触点与电压回路之间1000V/50Hz。
⒑抗干扰性能:继电器的抗干扰应符合 DL478-92《静态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中的有关规定。
静态型
静态中间继电器用于各种保护和自动控制线路中。此类继电器由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小型继电器等构成,是电力系列中间继电器更新换代**产品。
静态中间继电器的特点
⒈静态中间继电器采用线圈电压较低的多个**密封小型继电器组合而成,防潮、防尘、不断线,可靠性高,克服了电磁型中间继电器导线过细易断线的缺点。
⒉功耗小,温升低,不需外附大功率电阻,可任意安装及接线方便。
⒊继电器触点容量大,工作寿命长。
⒋继电器动作后有发光管指示,便于现场观察。
⒌延时只需用面板上的拨码开关整定,延时精度高,延时范围可在0.02-5.00S任意整定。
静态导轨中间继电器
静态导轨中间继电器为继电保护类静态中间继电器的一种,体积较小,适用于35mm轨道安装。使用参数:
●额定值
电压额定值:额定电压DC:12V、24V、48V、110V、220V; AC:110V、220V、380V。
动作值:动作电压直流应不大于额定电压70%,交流应不大于额定电压75%;
返回值:返回电压应不小于10%额定电压。
动作时间和返回时间不大于15ms。
●功率消耗:在额定电压下不大于5W/5VA。
●触点性能
触点断开容量,交流:10A,250V AC;直流10A,28V DC。
触点**切换功率,交流:1800VA;直流:360W。
触点长期允许闭合电流:装置输出触点长期允许闭合电流为5A。
触点电气寿命:输出触点在上述规定的负荷条件下,产品能可靠动作及返回50000次。
当继电器线圈施加激励量等于或大于其动作值时,衔铁被吸向导磁体,同时衔铁压动触点弹片,使触点接通、断开或切换被控制的电路。当继电器的线圈被断电或激励量降低到小于其返回值时,衔铁和接触片返回到原来位置。
继电器采用JK-4壳体,其外形尺寸、背后端子及安装开孔图见附录2。背后端子接线图见图1。继电器是在DM1电码继电器的基础上,增加底座和外壳而成。当在继电器线圈上加电压,且等于或大于动作电压时,衔铁就被电磁吸力吸靠在铁心上,而接触片在衔铁顶板的推动下,触点接通、断开或转换被控制电路,当继电器线圈被断电或电压降低到小于返回电压时,衔铁在接触片的作用下返回到原来位置
⒈继电器动作电压不大于额定电压的70%。
⒉继电器返回电压不小于额定电压的5%。
⒊继电器的动作时间不大于60ms。
⒋功率消耗在额定电压下不大于4kW。
⒌热性能当环境温度为40℃时,继电器线圈长期耐受110%额定电压值,温升不超过65℃。
⒍介质强度
继电器各导电电路连在一起与外露的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线圈电路与触点电路之间,应能承受1kV(有效值)、50Hz的交流试验电压,历时1min,而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
⒎触点断开容量:在直流有感(τ=5ms)回路,U≤250V, I≤2A,为20W;在交流(cosφ=0.4)回路,U≤250V,I≤2A,为80VA。
⒏继电器电寿命为5×10次。继电器机械寿命为10次。
⒐重量约为0.8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