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净源
起订:1套
供应:3000套
发货:7天内
信息标签:西吉县屠宰场污水处理设备,供应,机械及行业设备,水处理设施
西吉县屠宰场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处理企业如何将行业中污水处理厂的推广到所有厂站,同时公司整体水平。
从城镇污水处理到农村污水处理,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从工业废水处理到污泥处理,水处理细分领域在拓展延伸中走向精细化。在水处理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增长了,河道的水也清澈了。城市的河流景观、乡村的小桥流水,呈现出愈加诗意的画面。
肉类食品是人类生活所必需,是满足人类对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需求的主要来源之一。肉类加工是指对猪、牛、羊等家畜和鸡、鸭等家禽等屠宰后进一步加工,以便生产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肉类食品和副食品。
但屠宰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流入地下,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水源造成极大的危害,潍坊净源环保公司工程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反复研究,设计了一套针对屠宰污水的新型工艺,目前该工艺已经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欢迎您的垂询!
我们公司的产品遍及全国各地,为国家环境治理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公司以**的科技产品,可靠的产品质量,高效快捷的客户服务,诚实信用的经营理念,为二十一世纪生存环境的改善,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尽心尽力。
目前中国屠宰行业屠宰污水处理设备的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屠宰企业数量多。
2、屠宰能力严重过剩。
3、屠宰行业集中度较。
4、屠宰技术装备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低,80%以上的企业还处于小规模、作坊式,手工或半机械加工的落后状态。
二、屠宰行业现状
鉴于国内屠宰行业目前的现状,近2年大型屠宰企业减缓了新建屠宰基地的步伐,并逐渐优化在全国的布局;
同时为扩大市场份额,与中小型企业合作,以充分利用中小企业的渠道和资源优势。
新一轮竞争将围绕资源、成本控制、产品开发、品牌管理等方面展开。
我国屠宰产业发展很快,屠宰的流通渠道也纷繁复杂,给不法屠宰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随着我国屠宰产业逐步融入国际屠宰大环境,屠宰程序的健康程度是屠宰投入市场的**位制约因素。
一些非法屠宰点的净化,对屠宰市场的健康发展迫在眉睫,具有极端重要性。
对屠宰市场的有效整顿是屠宰企业顺利发展和实现食品安全的基础,健康的屠宰是产业竞争**熄灭的“亮点”。
屠宰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水主要来自屠宰后清洗、解体冲洗、内脏清洗和地面冲洗以及牲畜粪便废水等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主要成分有:动物粪便、血液、动物内脏杂物、畜毛、碎皮肉和油脂等有机物,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水呈褐红色,具有较强的腥臭味。其常规处理工艺流程为:
屠宰污水主要来自宰杀鸡鸭鹅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血污、毛发、动物油脂,其污水具有水量大、排水集中、COD浓度高、杂质和悬浮物多、可生化性好等特点。
因此,养鸡鸭鹅污水一般采用生化法处理,我公司根据已成功运行的项目案例和经验总结出了适合屠宰污水处理的主体工艺,即“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保证出水达标,使处理过的污水排入市政管网和河沟。
工艺特点
1、潍坊净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KS-30型一体化设备采用的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比活性污泥池体积小,对水质的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
2、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脱膜,在同样有机物负荷条件下,对有机物去除率高,稳定可靠,同时无需投加药剂,节约后续成本,降低运行费用;
3、水解酸化可有效污水血色,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减少后续处理负荷,节省投资;
4、沉淀效果理想,可获得较好的出水水质;
5、消毒处理,去除率达到99.4%以上;
6、妥善处理剩余污泥,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排泥方便,减少人工操作;
7、采用独特的构造方式,*大限度减少臭气扩散;
8、运行管理简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行状态调整,以获得*佳运行效果;
9、净化效率高,BOD去除率在85%~90%,出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或一级排放标准;
10、能够处理屠宰行业污水及其相类似的工业有机污水。
从质检总局了解到,化会近日批准发布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三项。这三项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用水水质》。此将于2003年5月1日起实施。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实施污水资源化是保证水资源可利用的重要措施。据统计,2001年,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28.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0.7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27.7亿吨。一般情况下,城镇供水经使用后,有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的70%是可以再次循环使用的。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镇的可用水量50%以上。据统计,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平均为40%左右,而发达平均为75%至85%。城镇生活污水绝大部分没有有效利用而江河湖海,造成了污水资源的浪费。
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