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京生活了30多年,见证了城市河道的变化。这几年通过黑臭河道整治,很多河道不仅水质变清了,岸坡的颜值也提升了。整治需要常抓不懈,管理需要常态化。”江苏省政协委员吴炳洋说。
明确技术路线 各地创新治水模式
南京黑臭水体的整治成效是江苏省近年来黑臭水体整治的一个缩影。
2016年底,江苏省委、省把治黑臭作为“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将整治范围拓展至太湖流域(市、区),整治完成时间也提前到2019年,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设区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
黑臭水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为此,江苏省提出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的技术路线要求。
江苏省副省长蓝绍敏要求,各地在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时,要严格遵循这一技术路线,并把握好3点,即“环节不能少、顺序不能乱、标准不能降”。
江苏各地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各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