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器
LC1-D12
发布时间:2015-11-18 12:37:22 产品编号:GY-5-65755717  分享
价格:98.00/台
品牌:施耐德 咨询热线;18626835963
起订:1台
供应:860台
发货:2天内
信息标签:LC1-D12,供应,电子、电工,低压电器

点击这里进行电话呼叫
点击这里QQ咨询
联系时一定要说在【贸易商务资源网】看到的将给您优惠!如果您也想和该公司一样在网站发信息有好排名,点击立即免费注册,发布产品推广
授权供应、施耐德产品、价格特惠、质量保证、大量现货、欢迎您的来电咨询、施耐德接触器LC1-D12

企业QQ;1123243353
咨询热线;18626835963 
热线电话;0577-27871585 
商务传真;86-0577-27871585
人和:以人为本,建立客户与公司的双赢局面、
忠诚:激发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建立精神的服务团队、
创新:跟随用户及市场变化要求,不断提高产品层次 、
努力:随时强化员工的在职学能,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礼貌:以亲善有礼作为服务的**高指导原则,为企业提高整体形象。
     本公司秉承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的三大原则为广大客户服务,主要销售,断路器, 继电器 , 漏电断路器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起动箱,交流接触器及各种高低压电器产品等,我们的经营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不断超越顾客的期望和要求”,将是我们续源电力不懈追求的目标!真诚地为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诚邀客商真诚合作、互惠互利,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为制造商创造市场、为代理商经销商创造利润。我们会做到诚信经营.以高质量的产品.**的服务面向广大客户. 欢迎广大客户前来订购.、LC1-D12
     
     施耐德LC1-D12交流接触器主要用于交流50Hz或60Hz,交流电压至660V(690V),在AC-3使用类别下工作电压为220V时,额定工作电流至9A的电路中,供远距离接通和分断电路之用,并可与相应规格的热继电器组合成磁力起动器以保护可能发生过负荷的电路,接触器适宜于频繁地起动和控制交流电动机。
     施耐德、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接近开关、电动机保护断路器、热继电器、欢迎前来咨询、
     特点、永磁交流接触器的革新技术特点是用永磁式驱动机构取代了传统的电磁铁驱动机构,即利用**磁铁与微电子模块组成的控制装置,置换了传统产品中的电磁装置,运行中无工作电流,仅由微弱信号电流(0.8-1.5mA)。微电子模块中包含六个基本的部分:1.电源整流; 2.控制电源电压实时检测; 3.释放储能(有的也有吸合储能,但不是必须有); 4.储能电容电压检测; 5.抗干扰门槛电压检测;6.释放逻辑电路。这6部分是永磁操作机构电子控制部分的必要组成,如果缺少任何一个部分,操作机构在特定的情况下就没法正常工作。这6个部分,也就决定了操作机构可以具备抗晃电功能。
      ① 无噪音:传统交流接触器合闸保持是靠线圈通电使硅钢片产生电磁力,使动静硅钢片吸合,当电网电压不足或动静硅钢片表面不平整或有灰尘、异物等时,就会有噪音产生。而永磁交流接触器合闸保持是依靠永磁力来保持的,因而不会有噪音产生。
      ②节能:传统接触器的合闸保持是靠合闸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力来克服分闸弹簧来实现的,一旦电流变小使产生的电磁力不足以克服弹簧的反作用力,接触器就不能保持合闸状态,所以,传统交流接触器的合闸保持是必须靠线圈持续不断的通电来维持的,这个电流从数十到数千毫安。而永磁交流接触器合闸保持依靠的是永磁力,而不需要线圈通过电流产生电磁力来进行合闸保持,只有电子模块的0.8mA—1.5mA的工作电流,因而,能**限度地节约电能,节电率高达99.8%以上。
       ③ 触头不振颤:传统交流接触器的吸持是靠线圈通电来实现的,吸持力量跟电流、磁隙有关,当电压在合闸与分闸临界状态波动时,接触器处于似合似分状态,便会不断地振颤,造成触头熔焊或烧毁,而使电机烧坏。而永磁交流接触器的吸持,完全依靠永磁力来实现,一次完成吸合,电压波动不会对永磁力产生影响,要么处于吸合状态,要么处于分闸状态,不会处于中间状态,所以不会因振颤而烧毁主触头,烧坏电机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④无温升:传统接触器依靠线圈通电产生足够的电磁力来保持吸合,线圈是由电阻和电感组成的,长期通以电流必然会发热,另一方面,铁芯中的磁通穿过也会产生热量,这两种热量在接触器腔内共同作用,常使接触器线圈烧坏,同时,发热降低主触头容量。而永磁交流接触器是依靠永磁力来保持的,没有维持线圈,自然也就没有温升。
      ⑤ 防电磁干扰、永磁交流接触器使用的永磁体磁路是完全密封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电磁干扰,也不会对外界进行电磁干扰。
      ⑥.智能防晃电:控制电子模块控制设定的释放电压值,可延迟一定时间再发出反向脉冲电流以达到低电压延时释放或断电延时释放,使其控制的电机免受电网电压波动(晃电)而跳停,从而保持生产系统的稳定。尤其是装置型连续生产的企业,可减少放空和恢复生产的电、蒸汽、天然气消耗和人工费、设备损坏修理费等。
      ⑦ 寿命长,可靠性高:接触器寿命和可靠性主要是由线圈和触头寿命决定的。传统交流接触器由于它工作时线圈和铁芯会发热,特别是电压、电流、磁隙增大时容易导致发热而将线圈烧毁,而永磁交流触器不存在烧毁线圈的可能。触头烧蚀主要是由分闸、合闸时产生的电弧造成的。与传统接触器相比,永磁交流接触器在合闸时,除同样有电磁力作用外,还具有永磁力的作用,因而合闸速度较传统交流接触器快很多,经检测,永磁交流接触器合闸时间一般小于20ms,而传统接触器合闸速度一般在60ms左右。分闸时,永磁交流接触器除分闸弹簧的作用外,还具有磁极相斥力的作用,这两种作用使分闸的速度较传统接触器快很多,经检测,永磁交流接触器分闸时间一般小于25ms,而传统接触器分闸速度一般在80ms以上。此外,线圈和铁芯的发热会降低主触头容量,电压波动导致的吸力不够或振颤会使传统接触器主触头发热、拉弧甚至熔焊。永磁交流接触器触头寿命与传统交流接触器触头相比,在同等条件下寿命提高3-5倍。
      结构、接触器主要由驱动系统、触点系统、灭弧系统及其它部分组成。
1、其它部分:有绝缘外壳、弹簧、传动机构等。
2、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电子模块、软铁、永磁体,是永磁式接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它带动触点的闭合与断开。
3、灭弧系统:灭弧装置用来保证触点断开电路时,产生的电弧可靠的熄灭,减少电弧对触点的损伤。为了迅速熄灭断开时的电弧,通常接触器都装有灭弧装置,一般采用半封式纵缝陶土灭弧罩,并配有强磁吹弧回路。
4、触点系统:触点是接触器的执行部分,包括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主触点的作用是接通和分断主回路,控制较大的电流,而辅助触点是在控制回路中,以满足各种控制方式的要求。
       基本组成:交流接触器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 电磁系统,包括吸引线圈、动铁芯和静铁芯;(2)触头系统,包括三组主触头和一至两组常开、常闭辅助触头,它和动铁芯是连在一起互相联动的;(3)灭弧装置,一般容量较大的交流接触器都设有灭弧装置,以便迅速切断电弧,免于烧坏主触头;(4)绝缘外壳及附件,各种弹簧、传动机构、短路环、接线柱等、
       使用接法:1、首先应该知道交流接触器的原理。他是用外界电源来加在线圈上,产生电磁场。加电吸合,断电后接触点就断开。知道原理后,你应该弄清楚外加电源的接点,也就是线圈的两个接点,一般在接触器的下部,并且各在一边。其他的几路输入和输出一般在上部,一看就知道。还要注意外加电源的电压是多少(220V或 380V),一般都标得有。并且注意接触点是常闭还是常开。如果有自锁控制,根据原理理一下线路就可以了。
       2、一般三相接触器一共有8个点,三路输入,三路输出,还有是控制点两个。输出和输入是对应的,很容易能看出来。如果要加自锁的话,则还需要从输出点的一个端子将线接到控制点上面。
      安装维护1、安装时,应该按规定条件安装,接触器线圈的接线端子A1符合应朝上方,符合人的视觉习惯。3、对有金属安装底板的接触器要妥善接地。4、接线端螺钉应拧紧,检查接线正确无误后,应在主触头不带电情况下,先使吸引线圈通电分合   数次,试验动作可靠后,才能投入使用。5、使用时如发现有不正常噪音,可能是铁芯极面上有污物,请擦净极面。6、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产 品各部件,要求可动部位不卡住,紧固件无松脱,零部件如有损坏,   应及时更换、
        2、安装前应检查有关的技术数据(如额定电压、电流、操作频率等是否符合要求、
       
联系方式
公司:乐清市术通电气有限公司
状态:离线 发送信件
姓名:周工(先生)
职位:销售经理
电话:0577-27871585
手机:18626835963
传真:0577-27871585
地区:浙江-温州市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柳市长红区
邮编:325000
QQ:1123243353
商铺:http://m.ceoie.com/1123243353/
去乐清市术通电气有限公司怎么走?上图中的红点是乐清市术通电气有限公司在温州市的具体位置标注,操作左上角地图工具可以放大缩小哦。
相关信息
[低压电器] 推荐供应
最新发布信息
点击分享到微信、朋友圈、QQ...
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首页 | 公司 | 求购 | 供应 | 商城 | 招商 | 展会 | 行情 | 品牌 | 产品

联系我们 | 刷新 | 返回顶部

©2004-2024  贸易商务资源网(ceoie.com)  版权所有